提醒
感謝您閱覽我的文章。 當透過文章推薦的購買連結完成交易時,可以幫助我有機會分到微薄佣金持續創作喔!謝謝您的支持👏
最近看到膚色議題,想分享一下想法。
打從一出生我就是黑珍珠一枚,黑到我媽以為他生了一個男孩子,因為家族並沒有比較深色肌膚的基因,所以當我媽知道是女生的時候,他整個很打擊,女生就算了,還這麼黑。全家人只有我爸最肯定我,因為我的膚色最像他,我爸是曬黑的,超陽光黑那種,哈哈哈。
特別是我姊出生時白的透亮,我弟出生時亮的透白,我夾在中間顯得反而更突出。每年過年好像只要聽到親戚說一句:妹妹你有比較白喔,就好像是一種讚賞與肯定了。
雖然從小就被家人、親戚灌輸要美白的觀念,但是我都沒有放在心上很久。
  • 小孩子時期,我不懂:我為什麼一定要白?  因為不知道就不管了~
  • 青春期懂事後,捫心自問:我為什麼要變白? 我還是不懂。我的肌膚構造很完整,沒有少一塊肉,也沒有毒不會害到任何人,只是顏色深了一點有怎樣嗎?。
雖然我也會覺得跟朋友拍照時自己膚色偏黑,但是我從來就不覺得自己很醜。我一直覺得醜和黑是不同的東西,不是黑就冠上醜,白就是美。這是很奇怪的邏輯。
我只有小時候一直被家人或外人批評自己很黑很醜,導致沒自信。也曾經被取笑,黑人、皮膚病、黑骨雞、媽媽是不是都喝醬油啊這一類玩笑或戲謔的話等,雖然很難過也自卑過,不過現在想起來也沒有什麼了。
而且我也不知哪來的想法,有時候都會想,我天生比較深膚,應該是老天想要給我某種使命吧(笑)
難道我都沒有努力要去美白過?
有喔!當然有,雖然我也曾經去買一系列都是主打美白產品,每天要努力"變白",不過通常都三分鐘熱度。而且真的就像歌手阿爆分享的,天生黑肉底,塗抹那些產品,就只是把皮膚"變亮" 但沒有變白。
就算、就算、就算、就算盡力白了個2階,站在我姊天生白膚的旁邊,在家人眼裡,我還是黑XD 最好笑的是,到了戶外無防曬的話,90天的努力,我可能3分鐘就黑回來了。
不過,我出門還是會想做好防曬的保護,穿長袖,簡單塗防曬。我很喜歡天生的膚色,沒有想追求白皙膚色也沒有想要更黑,傾向自然就好。有時候真的曬太黑還是會敷美白面膜保養一下,皮膚太乾了擦個保濕滋潤一下。
幸好,健康美的熱潮漸漸起來,我開始從美白議題,轉換到了解黑膚的女生怎麼打扮會比較好看,以前會去看藝人小嫻、模特兒林又立、蔣怡這些人穿搭或是焦糖肌的穿搭文章。
自己接納自己、自己喜歡就好
現在,因世代不同了,審美多了很多的角度去欣賞。不再是「白就是王道」,所以我覺得有更多的資訊可以去參考,尋找適合自己的打扮或模式。
喜歡白膚就很努力美白,喜歡黑膚就曬黑,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肯定自己、接受自己。
自信這件事情我也還在學習中,雖然還不到穿什麼顏色和打扮都可以非常有自信地走出去,但現階段是到比較了解自己和喜歡的東西。目前會參考的打扮是喜歡比較偏微歐美的風格,因為歐美蠻追求健康美的。
如果是韓系衣服就會看模特兒膚色來假想適不適合自己,當模特兒皮膚白皙穿起來很美的時候,就不見得適合自己的膚色。或是網拍也會特別留意健康膚色的模特兒穿搭的所有衣服,再看體型等考慮衣服、飾品適不適合。
台灣的話,我也有追蹤Molly IG,觀察打扮,Molly是我覺得膚色深卻又穿什麼衣服都好看的人,因為自信心超棒,超十足,是希望未來可以達到的自信目標。Youtube 也很多健康肌膚的彩妝介紹~我都會當路人粉多看看,多參考~
最後想鼓勵那些因自己膚色沒自信的人,可以肯定自己,不管黑膚、白膚,只要有自信就是好膚!
文章標籤

桑妮亞Son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是我這幾天才體會到的事情,正如我前篇提到,這幾天剛搬玩家,其實也搬兩週了,剛開始搬來第一、二天還好,可是從第三天開始被樓上的走路"蹦蹦蹦"聲音,或是拖東西的聲音吵到有點焦慮→煩躁→失眠→憤怒,再下去真的覺得可能要得憂鬱症了。
跟房仲看房的時候還沒看到相關公告,是到了搬家那天,有看到管理會把叮嚀住家降噪的注意公告貼在電梯裡,那時候心裡就有點不安的想:有可能是想叮嚀新搬進來的住戶不要太大聲,因為跟我們同期搬進來的還有另外2戶;也可能是近期有某層樓很吵被其他住戶反映?
因為我本身就是高敏感的體質,比起一般人,有時候一點聲音、一點光線都能影響我睡眠品質或刺激我的焦慮,我曾經租到上面也很吵的套房,你如果問我住在那間房子的回憶,我只會說,我的精神很不好,除非我把自己搞得很累,不然晚上都容易失眠,而且脾氣暴躁,做什麼事情都覺得很煩,也會莫名想哭。每天都對樓上很生氣哈哈。
現在,第三天開始,晚上、早上、中午,不定期都會傳來聲音,我開始有點擔心買的這間房子會不會重蹈我以前租房的覆轍,不行,我不想再在經歷那個時候的精神狀態了,既然都花錢買了,一定要住的舒坦啊。
於是第一周,受不了的我就傳line跟管理員說,請他跟上面的住戶傳達聲音小聲一點,或是東西輕放。管理員也說他會代傳,後來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覺得隔天聲音有小一點,但是就只有隔天!第三天開始又來了....
這時候我就一直跟老公提說,我真的覺得很吵...
因為老公是個一般人,雖然他也覺得吵,但是精神上沒有像我這樣被影響焦慮,我覺得如果我是60分的煩躁他可是20分吧,而且我最佩服是,他是個可以5分鐘就睡著的人....這時候就很討厭自己這麼高敏幹嘛...然而我又不能控制自己天生的基因QQ
我還想方設法,要用手機去把噪音錄起來,想起來也算是非常土法煉鋼的方法,因為手機怎麼錄都錄不到那種牆壁的腳步聲,而且像我說的是不定期的噪音,有時候聽到聲音來了!逮到機會了!手開錄音站在床上,努力靠近天花板想錄清楚,舉了五分鐘像在拉筋、練手臂減肥一樣,卻又一個聲音又沒有...哈哈哈。
然後我又上網查樓上噪音怎麼舉證、蝦皮錄音設備等等,一直覺得一定要錄到證據告訴樓上住戶,才能有力的說服他們:你們真的吵到我了。
這假日,老公看我這樣,可能他也有點被吵到受不了了(終於啊....)就說,不然我上去反應一下好了。因為我說我也要跟就一起上去了,出門前,公公有提到他們有一個小孩可能是那個小孩在吵...
叮咚,一開門就是一個看起來叫阿嬤的人,我們當然就直接表示我們住樓下覺得腳步聲很吵,想請他們小聲一點等等,阿嬤也說家裡有個四歲的小孩,所以抱歉會再留意。
雖然沒看到小孩,但是因為我有聽到小孩的聲音了.....所以也已有90%的認知、理解和心理準備。
經歷了反映這件事情後,因為真的知道樓上是有一個小小孩,並不是樓上自私製造噪音,我突然豁然開朗了。
雖然反映以後,樓上也真的有改善70% (至少今天早上我沒有被腳步聲吵醒),但是偶爾還是會傳來腳步聲,然而也因為知道是小小孩傳來的,我突然就不焦慮了。因為可以體諒。所以我反而又能安心地繼續躺著休息。

原來我的焦慮來自於未知,有一個交代後突然都解決了。
未知:不知道樓上是不是自私的、故意的製造噪音?
未知:不知道樓上為什麼製造噪音?
未知:噪音究竟要持續多久?
一個交代後,每次有噪音發生,我一點都不糾結了,雖然還是會因為聲音被吵到,但是因為我有2個同齡的姪子,我知道小孩需要的活動狀況。所以我完全可以體諒。
已知:樓上不是故意製造噪音。
已知:因為有個小孩需要活動空間。
已知:可能到小孩懂事以後。
這個體會其實讓我是喜悅的,焦慮往往來自於不安,當知道事件的本質後,也因為理解就不執著了。所以當焦慮的時候,除了想解決的方式之外,也可以去了解導致焦慮的原因,或許理解原因後可以讓自己心態轉向,心態有了出口,問題自然而然就變小了。
文章標籤

桑妮亞Son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常常會受到一些句子的鼓舞,端看當下什麼心情,有時聽起來看似很有道理,但親身體驗或有實際的人生經歷後,其實做起來發現真的很困難,或是做起來根本就很雷或很屁!以下是我最近想分享的3句:
1. 能者多勞
沒錯!職場上這四個字有時候真的是大雷窟!什麼能者多勞,我薪水有比其他人多很多嗎...? 當我剛出社會的時候真的老實的覺得,能者多勞、能者多勞,因為我像海綿吸收,也想把握透過面對不同事情能學到經驗,所以我也因為這樣很認真工作,「能者多勞」的很甘願。
But 當你有一定工作歷練,公司還在那邊告訴你能者多勞,多接幾個案子多跑幾件專案,進度,你只會覺得很幹、被壓榨,另外還有同事在旁邊推事情、甩鍋等,上一秒就算想用能者多勞安慰自己,下一秒也只會神暴怒:誰要當能者啊!我以前也會用這四字開玩笑安慰朋友,最近真的是越來越說不出口...
我常常暗自心想,當員工有自覺或是懂得反應事情太多時,公司還該慶幸。若當能者員工因為這樣覺得太累只好開始學習跟其他人一起裝廢,公司真的要警惕。所以管理者真的很重要,工作調配,千萬不能因為是能者就全部推給某一人做,還是要適度分配。
2. 勝不驕,敗不餒
這句話是上周看全明星運動會,錢姊說:常常聽到一句話,勝不驕敗不餒,但是他覺得很屁...
「運動員勝利了怎麼可能不會因為自己的辛苦練習而感到驕傲,失敗了怎麼可能不會因為自己的辛苦練習而感到扼婉、氣餒!」
原來也是有人親身體驗下,不認同名言而有自己的一套見解啊,而且想想覺得她說的很有道理,也是促使我決定整理這篇文章,一起分享。
3. 感謝那些曾經傷害自己的人
在青春期的時候,我看到電視上的名人被採訪時都很大度的說:「感謝那些曾經傷害我、討厭我的人,因為有他們我才能夠成為現在的自己。」
當時的我,眼睛閃爍,深深被這樣的說詞感動!覺得那些名人真的好大肚量喔,我以後一定要學起來,若有機會被採訪一定也要這樣說,來展現我的人品和風度。
只是目前我已經邁入30 了還沒被採訪過哈哈哈(應該沒人在意),好的,那不是重點,重點是每當夜深人靜時,我每想到曾經在職場上欺負過我的人,我真的還是很生氣、不想原諒也非常討厭,完全無法感謝他們耶!
雖然能理解明白當時被採訪者的大肚量說詞,但我還是無法做到感謝傷害過自己的人。
我只能非常感謝一路以來提點我、提攜我,感恩在我跌倒的時候即便沒拉我一把,但用忠言逆耳警惕我的人。
直到現在,只要想到我曾經信任的人用小惡、自私、人身攻擊狠狠推我一把、傷害我的人。雖然這些難過、挫折和失敗都能讓我學習,但我還是無法原諒,還是會對那些人很感冒、很生氣!
所以喜歡就是喜歡、討厭就是討厭。
後來我就覺得:嗯,要感謝那些傷害自己的人這樣善良的話,果然,我還是說不出口XD,索性就這樣吧~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其他親身體驗過,覺得雷雷的名言佳句(可能很多),一起來分享吧~
文章標籤

桑妮亞Son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迷惘,是人必經過程。每次遇見它,思考它後,我總更感謝它。
今年過了4月,我滿30歲了!25歲的我總熱情的想,30歲我一定要做很瘋狂的事情,例如高空彈跳啊、裸體下海游泳什麼的。但現在我,都沒有做這些。
我靜靜地躺在床上,回首過去歷程,我對自己未來30歲的想像、定義與目標,達到了幾個。我決定把這樣的感受寫出來。

我一直都是一個自我要求算高也會給自己壓力的人。一旦沒有持續學習、進步的感受,就會覺得恐懼或是覺得自己很廢。這是好事也不是一件好事,因為有時狀況嚴重,我會失眠、焦慮、自律神經失調。所以我現在最大的學習是告訴自己要放鬆、要平靜。
就目前來說,我常常覺得大學時期在肯德基打工的回憶很快樂,就像昨天剛發生一樣,但其實那已經是十年前的事情了。還有國小時跟父母到處去賣東西,印象很深刻,我都會帶著一本:孫叔叔說鬼故事系列的書,反正沒客人就看書、殺時間。
真正出社會後,20-30歲期間,憑著一股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工作向前衝,加班、出差都全力以赴,任勞任怨,奴性堅強。
可能也是因為當時,自己心裡暗自下定一些決心和目標吧:
★職場,25歲時的夢想:靠自己的能力面試進到一件制式化大公司,29歲的我,做到了。然而我待了三個月就離職了。才驚覺,堅定的美好不一定真的那麼美好。所以讓我在看靈魂急轉彎時,非常感動。
★外快,在28歲左右,我就很想嘗試接案當個斜槓人,很幸運的29歲這年在朋友介紹下,也有零散的文案case可接。賺賺外快,體會到彈性的時間安排,只是假日也可能需要工作呦~
★親情,為了彌補18歲就外出讀大學、工作,成年後沒陪在父母身邊的殘念,我28歲決定回老家,那時候每周幾乎都會帶爸媽去逛夜市、一起吃晚餐,很愜意。真的完成了這個想法後,結婚比較坦然,也比較不會像之前那樣特別特別掛念家人或過意不去。
★婚姻,29歲的時候訂婚登記了,跟老公克服了很多次的磨合,彼此包容。這個歡迎大家可以去看那篇:我有一個懼曠症老公
★興趣,29歲開始經營探路客、假日跑去上美甲課程,計畫之後去學瑜珈。美甲是高中開始就有的興趣,雖然還是很少塗指甲,但是總是會被吸引。終於為這個興趣邁出一步了。部落格的經營,老實說是遇到探路客平台後才開始比較認真。
看似好像很美好,對吧。我好像什麼都做到了。
但是,想完這些,我突然有點迷惘!我突然覺得:嗯,做到的都沒有做出成績,沒做到的一樣沒做到。(這跟我上述說的與自我要求的個性有很大的關係。)
所以,因為迷惘,我也開始自省:沒做到的那些
  • 例如,我想去讀在職研究所,但是我沒有努力去執行。
  • 例如,我想把英文學得更好或在學其他外語,但還是依然原地踏步。
做到的,卻沒做好,為什麼?
  • 例如,我進到夢寐以求的大公司,卻選擇離開。想想是因為我的目標不一樣了。體認到那間大公司環境的一板一眼。我覺得我不想為了追求穩定而像機器人一樣工作、工作、工作。特別是回嘉義那一年,接觸了不同的人、事、物。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,工作是可以與生活平衡的,也可以是快樂的。
我知道,我的心境有一點不一樣了。我自省但我開始懂得給自己空間,我不再咄咄逼人般的逼著自己。
我開始喜歡逛市集,喜歡欣賞、了解每個老闆創業的初衷與模式,喜歡看創意人的想像,非常喜歡看到不同人背後的經歷與色彩。因為自己實在是太渺小了,如果可以透過每個人的經歷讓自己拓展視野,是一件很棒的事情。就像你無法出國,但是看到別人拍的旅行介紹一樣。
我之前喜歡自己做決定,討厭別人反對自己的意見。現在的我更會選擇與別人一起討論事情,傾聽、了解不同的角度,期待不同思維的人可以激出不同的火花。
而這些都是20幾歲、橫衝直撞、年輕氣盛、不懂得放鬆的我、匆匆忙忙工作時候,無法注意到。
30歲是大人了嗎? 不,我覺得我還是一個小孩,我可能還是會做出很粗糙的決定、我可能還是會無意間傷害到別人,我也會很懦弱的大哭。頂多就覺得邁向所以3x開始的年紀,不一定代表是長大。只是知道自己的心境有點不同而已。
想到這裡,我突然好感謝迷惘,沒有迷惘,我怎麼會走到這裡呢?每個重要的決定,如果沒有迷惘的撞牆期與自省,怎麼會有現在心境的我呢?
若每個決定與策略是光明,那迷惘就是陰影吧,形影不離。陰影有大有小,但是它的重要性可以讓我們停留和審視自己。或許不是原本的方向,或許只能邁一小步,或許會停留一陣子,或許是反方向,不管怎麼樣,它就是一個過程:你和你自己的角力,沒有其他人。
這不是什麼心靈雞湯文,就只是一個生日的有感而發。所以生日那天沒有轟轟烈烈的行程安排,我照常去上班,心情平靜也滿足。
文章標籤

桑妮亞Son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今年滿30歲了,23歲開始工作,當時電商行銷人才需求起飛,在24歲開始研究電商,25歲轉職經營品牌電商網站。當時,原本我覺得電商是行銷人員的一環,但漸漸地,我感覺電商的職位變成像是管理數位商店的業務。雖然有些講師說,把電商管理人員當成業務看是不對的,但是其實很多公司、主管的看法就是這樣,追著電商管理人員要業績。

行銷人才 需求 工作 職涯 趨勢

( Photo by rupixen.com on Unsplash )

電商人員不僅電商,還要操作社群,那時候fb粉絲團、廣告剛開始起飛,好像只要下廣告就能有訂單。後來fb一直以"優化"、"改版"來調整廣告,好讓公司廣告成本越來越高,fb賺得越來越多。
然後我們這些無辜的小編凡人就要從每天追讚數變成每天追追蹤數、從互動數追到觸及數....到底....。忙得暈頭轉向,fb大神一改版卻又要從頭開始。更忙的是,IG也起來了,還被FB併購!然後LINE也起來了,可以免費申請喔,為了社群效益,真的是要18般武藝啊 (揮汗)。
行銷人才 需求 工作 職涯 趨勢
( Photo by NeONBRAND on Unsplash )
當時的台灣從Yahoo購物到PC home24hr 當道,後來momo崛起,同時間,淘寶和阿里巴巴的雙11晚會熱潮開啟,搞的台灣人也跨境去搶雙11優惠、台灣電商都不得不抓緊跟一波。然後跨境電商開始熱門:亞馬遜、樂天等平台知名度陸續打開。再到蝦皮進駐再次打開台灣電商新視野,因為他們徹底把便利商店的取貨付款服務發揮的淋漓盡致。
電商的過程到了一個階段,突然團購熱衝起來了,每個人都開始拚團購,美食、優惠讓人殺紅眼,我有點覺得看評價這件事是那時候帶起的。所以當電商平台飽和無法再打開市場時,就順勢轉型成電商團購平台,開啟另一條血路。像瘋狂賣客就是一個例子(只是最後仍收掉了)。

 

3C手機雖然從我大學時期就崛起,但是當我留意到網站行銷需求的人才,也是25、26歲的事情。也就是說除了電商,也有網站行銷企劃或PM的選擇。
這時候GA這些分析工具起來了,關鍵字廣告一樣很盛行,只是大部分都要靠廣告公司、代理商操盤。後來關鍵字廣告可以自行操作的風氣出來後,總覺得數位廣告公司、傳統廣告公司紛紛需要轉型了。
從我自己的體驗與觀察來說,從25歲到現在,這才5年...,我覺得行銷人已經從傳統廣告規劃(電視、公車版位)到電商經營(平台、活動)再到社群操作(內容經營、社群議題、口碑)再到網站動線、數據(SEO、GA、廣告操作)再到現在明確的人才需求:Martech 行銷科技,感覺是可以翻好幾世代的事情! 可是這才幾年啊....
我從原本的門市助理(傳統實體)轉到電商專員(數位經營)再轉到網站企劃(數據追蹤、手機介面)到現在行銷科技、金融科技的領域擔任行銷企劃、專案管理。
因為今天突然驚覺行銷人才需要的能力與轉型的過程實在是太快了,讓我忍不住今天想打一篇記錄、統整自己的觀察與趨勢的經歷。
而什麼是行銷科技、什麼是金融科技,其實大家去Google一下都可以找到解釋。簡單說明一下,我自己的認知就是行銷科技是運用AI智能基礎來抓到精準TA並做精準行銷,或是利用智能技術來做行銷推廣,降低人力需求又能做到全面服務,最好的例子就是社群軟體中的聊天機器人。金融科技,則是規劃數位銀行的智能功能或是股票市場相關的APP的設計等。
世界千變萬化,像大家都料想不到會有一場疫情影響那麼大,雖然不敢說未來還會出現什麼驚人的發明,但就目前、今年我看到徵求的人才都是往AI智能相關發展了。總覺得行銷科技會是未來行銷人才的方向。
就電商來說,從管理電商平台,每月業績追蹤等項目,現在都一定有個必要條件就是要會GA數據分析。就社群經營小編、除了管理社群,最好是還會想文案、作圖、想議題、觀察趨勢口碑,這時候會需要的是輿論分析。就網站行銷企劃,除了要規劃網站,也要會GA數據分析、懂UIUX加分等等。

行銷人才 需求 工作 職涯 趨勢

( Photo by Stephen Phillips - Hostreviews.co.uk on Unsplash)

以前也很少有什麼內容企劃的職缺,但現在資訊量爆炸的時代,也都開始注重這塊了,為什麼? 因為要拚SEO自然搜尋流量!
用吸睛的標題、結合有趣的點子或語調,蹦出簡寫易懂的文章,但裡面一定要有高搜尋率的文字、名詞、甚至句子。相信我,真的很難。這也是為什麼開始有內容農場或殺人標題。內容農場就是為了衝網頁市占率,殺人標題則是為了衝點擊率。(我覺得這段有點扯遠了)
總之,結論是,行銷人才的需求技能變化真的很多也很快,真的要不斷觀察需求趨勢保持學習,跟上步調才能不被淘汰,如果想知道現在人才需求趨勢,上人力銀行觀察徵才條件是個很好的方法。
然後,如果讓我提出一個最衷心的建議,那就是:一定要學會、學好GA啊!(也是對我自己喊)
 
 
文章標籤

桑妮亞Son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