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醒
感謝您閱覽我的文章。 當透過文章推薦的購買連結完成交易時,可以幫助我有機會分到微薄佣金持續創作喔!謝謝您的支持👏

目前分類:行銷職場分享 (7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有鑑於之前自己上網查資料,線上申請失業補助的流程分享實在是太少了,所以我決定自己來記錄一篇。本篇文章將分享我於2021年失業補助經歷,包括如何線上申請失業補助、14天內重新申請失業補助等經驗。主要流程會比較偏線上申請的方式,也希望可以幫助大家。

準備好就可以上台灣就業通網站去線上申請失業補助

 


目錄

1.失業補助資格

2.失業補助線上申請方法

3.失業補助金領多少

4.找到工作了&找到工作不適合自己怎麼辦?

5.提早就業獎金


 

1.失業補助資格

可以領取失業補助金的資格是,公司要給你:非自願離職證明書的情況下才可以去申請喔。

若是自願離職的話是無法申請失業補助的。保險起見,個人建議除了有非自願離職證明書外,也可以請公司再提供勞健保退保證明書。

準備好就可以上台灣就業通網站去線上申請失業補助囉!

對了,我會領到非自願離職證明書是因為疫情影響,前前公司結束營運了。所以每個人都有發非自願離職證明書。

公司也有向政府申請解散的樣子。總之我還有接到新北市政府的電話,提醒我若找不到工作,請我要記得去辦理失業補助,別忘了這個權益。

我是覺得蠻貼心的啦。

接到新北市政府的電話,提醒我若找不到工作,請我要記得去辦理失業補助
 

2.失業補助線上申請方法

線上申請失業補助的時候,要到台灣就業通網站註冊完成,並到會員中心把個人資訊、履歷建檔完成。

台灣就業通註冊建檔、完成後,就可以到會員中心>線上申請作業>申請失業給付>點擊申請

台灣就業通註冊建檔完成後,就可以到會員中心>線上申請作業>申請失業給付>點擊申請。

勾選申請須知同意,才會跳出下方表格要讓你上傳資料:

失業給付申請書 (需下載填寫)>身分證正反面>非自願離職證明書>失業補助金匯入帳戶影本】

反正表格都有標註說明,而有(必要)的地方,就一定要上傳檔案(不然也送不出去)

上傳完成後,再點擊下方送出申請,就完成啦! 超簡單~也方便。

表格都有標註說明,而有(必要)的地方,就一定要上傳檔案(不然也送不出去)。

失業給付申請書,我自己是用ipad下載,用ipad筆直接填寫完,轉成PDF檔上傳。非自願離職證明書、身分證、存簿帳戶都用拍照的方式,直接用圖片檔案上傳。上傳後隔天,我就有收到就業服中心窗口電話、發信通知後續流程了。蠻有效率的。

 

上傳後隔天,我就有收到就業服中心窗口電話、發信通知後續流程了。蠻有效率的。

3.失業補助金領多少

失業給付標準是每月月投保薪資60%發給,可以參考這一頁簡單說明: 失業給付即時線上辦 (taiwanjobs.gov.tw)

 

 

4.找到工作了&找到工作不適合自己怎麼辦?

第一次辦理失業補助,只有辦理第一筆失業補助金會需要等候至少兩周申請流程,就業服務中心窗口會通知你要回覆他有沒有找到工作,不管有沒有找到工作都要回覆。所以可能會遇到兩種情況:

1. 在第一筆失業補助金跑流程的兩周內,就找到工作:請一定要提前回報就業服務站窗口,窗口也會指示你後續流程。並把所有申請流程直接取消,下次要再申請需重新跑流程(要再多等兩周)

2. 若已經跑完兩周,也領到第一筆失業補助金了才找到工作:就業服務站窗口會再和你確認後續流程。下次也是要再申請,但會從第二筆失業補助金開始領取(也不用再多等兩周)

就業服務站窗口會再和你確認後續流程

 

政府蠻貼心的是,當你找到新工作發現新工作不適合自己,只要在14天內(含六日)辦理新工作離職,你仍可以再續辦前一次的非自願離職的失業補助。

像我就有申辦了兩次失業補助。第一次就是申請 前前公司 的失業補助後,兩周內就找到工作了,我也有打電話去取消失業補助申請。但是我發現新公司新工作完全無法適應,所以三天果斷決定離職(請一定要跟新公司拿離職證明&勞健保退保證明)。

後來又再次去線上申請資遣我的前前公司失業補助,把之前取消的流程又重跑一次。所以又多等了兩周。QQ

總之,後面的流程,就業服務中心窗口都會發email、電話聯繫,若有不清楚的地方都可以打去詢問窗口。

我個人覺得窗口可能都很忙,可以善加利用EMAIL或線上服務,就省去電話線上等候或跑到臨櫃辦理的麻煩。

 

可以善加利用EMAIL或線上服務,就省去電話線上等候或跑到臨櫃辦理的麻煩。

5.提早就業獎

很幸運的是,我8月申請失業補助,9月領到第一筆失業補助金、10月第二筆、11月第三筆。12月又有找到新工作了。

現在我的新工作已經工作滿3個月了,所以上周五跑去申請提前就業獎金(沒有領滿6個月失業補助的朋友,找到工作滿三個月後一定要去申請喔!)

提前就業獎金因為我沒有自然人憑證,所以無法線上辦理。於是我還是去臨櫃辦理了。

提前就業獎金辦理也很方便。只要填寫好提早就業獎金申請書就可以了(不用在職證明書喔)。我到勞保局直接交給快速窗口,超快。

【提早就業獎金辦理方式說明: 我的E政府-申辦服務-就保提早就業獎助津貼申辦 (www.gov.tw)

【提早就業獎金金額說明: 失業給付最長半年!提前就業還能領剩餘50% 勞保局:一表搞定2周內入帳 - 今周刊 (businesstoday.com.tw)

目前就坐等提前就業獎金後續消息了~~失業補助申請經驗分享:非自願離職線上申請失業補助

-

2023/12月資訊更新

我有領到提前就業獎金喔!勞動部也會發函通知,如果對於這部分有任何疑問都可以詢問勞保局相關窗口喔

失業補助申請經驗分享:非自願離職線上申請失業補助

圖片資訊截自我的E政府網頁

 

本篇圖檔來源:台灣就業通網站畫面擷取Pexels

文章標籤

桑妮亞Son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是我2019.8.2在桑妮亞粉專發布的貼文分享,這個粉專我沒有很用心經營,想發什麼就發什麼,有些貼文我打得蠻認真的,放在這邊備份也分享~


freelancer-g1edff85e0_1280.jpg

承接行銷做什麼02的內容,接下來一一說明線上活動的大致流程:

目標→方向→統整→線上工具→預算→企劃→任務分配→執行→宣傳、前置、設計、文案→活動上檔→數據觀測、工具分析→活動效益→活動結束→結束檢討→結案
◎目標│公司或主觀會定義幾個方向,例如增加粉絲數、增加官網流量或增加業績等。
◎方向│一樣理解公司想呈現的方式或風格。提出不同的方案。
◎統整│什麼能做、什麼不能做、什麼必須堅持等等,濃縮方向階段時的天馬行空,或調整方向階段的內部細節。
◎線上工具│其實這部分在訂出目標時,要使用什麼線上工具就可能會先有答案了。其實我覺得重點是工具操作流程,熟不熟悉。以官網活動為例,目標為增加業績,方向則是根據族群決定用KUSO主題包裝,推加購活動,統整時也已列出小額加購品項與成本等等,結果在線上工具這塊,才發現官網平台根本無法設定加購,這可能就有點尷尬。快的話就是直接重設一個方向。慢的話就是請工程師調整官網功能了….
◎預算│可以先列出也可能先跨過,依線上活動的大小,預算可多可少。
◎企劃│將所有資訊統整一份企劃書,活動何時上檔,族群目標推廣,線上工具有哪些,預算多少等等,是否會搭配外部虛擬或實體廣告,需不需要異業合作、洽談等等列出,扎實地完成它吧。
◎任務分配│若公司分工較細,就可以請社群小編負責社群宣傳,廣告採買負責外部線上廣告,官網管理人員協助品項上架等等
◎正式執行│總是會需要執行前置作業,社群何時要曝光,文案素材等準備。
◎宣傳、前置、設計、文案│同樣的這一PART可能會有不同單位會遇到問題來找你確認細部,總之來了就一一解決吧。
◎活動上檔│最快的曝光管道與即時回饋,我個人目前是覺得粉專蠻快可以觀察到的。會有點緊張,但也不要過急,因為線上活動總是需要時間去發酵。
◎數據觀測、工具分析│跟實體活動不同,實體活動可能就集中某幾天。但是線上活動則是可以幾個小時、一周、一個月、甚至沒有期限的做下去直到不想做。沒有場地的限制,沒有時間的限制。短時的線上活動可以用快閃包裝,例如美妝品的搶購,兩小時線上搶完就沒了。但我覺短時間的活動需要長時間的曝光,讓消息傳遞發酵。而長時間的線上活動則可以不用那麼長的宣傳時間,因為活動時間夠長,就可以慢慢發酵。
但這沒有絕對,你可以依數據觀測確認活動效益,像是業績、來客數、點擊率等等。如果今天你的活動點擊率很高但轉單率很低,你可能就要思考是不是購物流程有問題,是不是產品不夠吸引人,是不是有什麼其他原因讓他們不想下單。

online-marketing-ge0afaa783_1280.jpg

而工具分析,則是你可能不會只有一個線上工具操作,如果今天FB的效果不佳,是不是廣告要先停下來,調整文案或是素材再投放。又或者是同時Youtube廣告表現效果非常亮眼,要不要把預算再多投放到影音素材? 這都是線上活動時每天須留意的部分以及因應狀況。
◎活動效益│到這個階段,你的活動可能已經跑一陣子,效益好不好會隨著時事、文案、素材甚至是消費者行為有所變異。但是你可找出好或不好的原因,隨時調整。這部分有時非常需要機動性。例如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即將上映是最近大家在討論的議題,你是不是就可以將花木主題結合你的活動去包裝,例如文案:可以寫【花木蘭代父從軍必備!】或是素材可以找有相關的。總之跟風有時候也是很好的靈感來源。
◎活動結束│活動結束也可以宣傳一下,感謝大家。或是接續著上一波線上優惠活動緊接著一個抽獎活動,延續活動主題,不要那麼快落幕。
◎結束檢討│這就必須把數據掉出來看一下,哪一天業績特別好,做了什麼事、打到那些人、用什麼工具,把你心中對於這份數據的為什麼翻過一遍,整理出來的結論就可以當成是你的結案報告了。
◎結案│結案歸檔,當經驗下次再戰。
 

以下是行銷做什麼?系列整理。 依個人工作經驗,2019紀錄一下~

行銷做什麼01 >點我

行銷做什麼02 >點我

 

圖檔來源: 免费正版高清图片素材库 超过2.5百万张优质图片和视频素材可供免费使用和下载 (pixabay.com)

文章標籤

桑妮亞Son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是我2019.8.2在桑妮亞粉專發布的貼文分享,這個粉專我沒有很用心經營,想發什麼就發什麼,有些貼文我打得蠻認真的,放在這邊備份也分享~


繼上次行銷做什麼01分享自己的實體行銷經驗後接下來我要分享的是線上,線上也分很多種:社群、購物電商、品牌電商…等等。一樣要針對不同平台的特性去了解。大方向流程,以我自己的經驗與想法分享如下:
目標→方向→統整→線上工具→預算→企劃→任務分配→執行→宣傳、前置、設計、文案→活動上檔→數據觀測、工具分析→活動效益→活動結束→結束檢討→結案。

digital-marketing-ga92c474e1_1280.jpg

 

基本上,線上活動其實並沒有比線下活動輕鬆,你看一個數位行銷人在那邊坐在電腦一整天,真的都在靠腦力奮鬥。他說不定光是要了解維度分析就查了一周的資料。
這也是為什麼數位行銷人才這麼熱門的原因,因為要進入數位行銷的領域,你不僅要熟悉”線上工具的操作”,你還必須懂得數據報表 (如果公司有專業數據分析人員就還好,如果沒有,你可能必須知道大概怎麼看、怎麼抓,才能簡單匯報給公司)。
實體活動,就算沒辦過活動的人或許都可以靠摸索,靠反應,你若曾經有參加過相關活動,就可以看現場人員準備與動線學習,或是會對實體活動感覺比較熟悉。線上也是可以靠摸索,但是我真的覺得要花的時間可能是好幾倍。比如說,網路留言抽獎,雖然只是留言,可是無法知道這個活動的行銷人員到底用了什麼工具與方式,才讓正確的受眾觸及到抽獎活動的訊息。
而且數位世界變化很快,前年還在流行粉專,現在趨勢是社團,你可能才剛摸熟怎麼看粉專數據,接著就要學怎麼凝聚社團。喔,這還只是Facebook一個社群平台就有分這麼多功能,還有LINE、IG、甚至Youtube、twitter等等。每個工具操作方式真的都有很大的不同。而這些還全都只歸類於社群這個大項目。
---
公司當然不可能只養社群對吧,官網經營、電商平台、甚至需要了解SEO、google、yahoo廣告投放、GA分析、網路聲量等等。因為線上資訊量真的很大,工具也很多,呈現方式更多元。
我剛開始踏入這部分也很慌張。除了學習吸收,還是學習。人外有人、天外有天。在這塊,我自認還是非常菜鳥,但是就我目前的經驗,我可以給你的一個方向就是,你只要先從對公司有利的平台摸起就可以了。
比如說,公司的產品是專攻銀髮族按摩機,OK! 針對銀髮族,他們最常用的社群平台是什麼? 絕對不可能是IG吧?!只要跟叔叔阿姨問一下,10個裡面有8個都有”FB” ,所以會建議從FB開始進行推廣研究。銀髮族之間最常傳遞的是什麼? 或許是長輩圖或問候圖,或許就可以從這類素材去當設計方向,營造一種趣味感讓他們轉發。

social-media-g66eac209f_1280.jpg

或者你會說,買的是銀髮族的家人不是銀髮族(這部分就有關市調與數據結果),那你的FB走調就必須有一部分是往這一群家人去打,例如父親節,你就可以寫一篇溫馨動人的產品故事,去打動銀髮族家人的心,進而購買按摩機等等。在觀察究竟是怎樣的受眾比較有互動或有購買行動,比抓住受種特點在往這類族群去推廣。

 

以下是行銷做什麼?系列整理。 依個人工作經驗,2019紀錄一下~

行銷做什麼01 >點我

行銷做什麼03 >點我

 

圖檔來源: 免费正版高清图片素材库 超过2.5百万张优质图片和视频素材可供免费使用和下载 (pixabay.com)

文章標籤

桑妮亞Son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是我2019.8.2在桑妮亞粉專發布的貼文分享,這個粉專我沒有很用心經營,想發什麼就發什麼,就算有用心企畫主題感覺也是三分鐘熱度。但是有些貼文我打得蠻認真的,放在這邊備份也分享~


直接切入主題,身為小公司行銷的我,其實很多行銷層面的業務都有做過!實體活動、線上活動、企劃、文案、推銷、策略等等。

我真的覺得做行銷這份工作個性不需要"很活潑",但是在面對每個事件,你如果 "會活躍"就可以了。好的,就讓我們從舉辦實體活動的方向切入吧:

目標→方向→統整→預算→企劃→任務分配→執行→宣傳、前置、設計、文案→活動當日→結束檢討→結案。

socialmedia-gb78fddcce_640.jpg

 

 

這是我以自己的經驗所歸類的簡要流程,這些流程,沒有絕對的對錯。

就是依每個行銷企劃人的想法而有差異:邏輯、想法、做事方式與態度、整合能力還有個人特色,目標定義完成,邏輯越清楚,執行方向就可以越明確。

整個流程也可以盡量 "先行屏除"有可能發生的問題去規劃。我覺得這點很重要,先防止或先找到解決方案。總比當天發生來個措手不及好,實體活動來說,若10個問題裡若能先避免6個問題,你當天就只要處理4個問題就好。

相信我,活動當日都常你會是最忙碌的那一個,絕對不會希望問題一直找上門,而你卻沒有任何解決方案與方法。

 

現在這個世代,有些人都能因為一句話就爆紅,所以這些想法與觀念並不是絕對,只是我的經驗分享。

data-gf231f4274_640.jpg

 

回歸到上述的流程圖,每個項目細分說明,如下:

◎目標│可能不只一個,公司會定出兩三個。你必須依這些目標去想出達到目標的方法。

◎方向│可能要確認受眾目標、公司想要的呈現方向、內部資源與外部資源考量。這時可以不侷限的想。

◎統整│以目前可以運用的資源去考量,哪裡可以改進、哪裡必須堅持、哪裡無法改變,這時必須以現實條件去修改你的方向。

◎預算│這步驟很容易先跨過,就本身經驗,很多小公司無法一開始就給出預算,都是邊做邊推算XD

◎企劃│到這步驟恭喜你,可以安靜地但是需要消耗腦力的先寫完一整個流程,這時候最好誰都不要打擾你。

◎任務分配│企畫完成後人力的配置、要採購的東西,要設計的東西、要宣傳的方式等等就都會出來了,這時候需要靠自己的整合能力,藉由開會分配給各部門去協助幫忙你。這個階段如果人際關係不佳或有不配合的同事就會比較辛苦。

◎正式執行│別以為企劃寫得很完整,執行就沒問題→畢竟企劃都只算是紙上談兵,真正開始執行會遇到很多你意想不到的問題,例如購買道具,總務就可能會來問你要買多少、物品的大小、材質等等。這時候你就必須確認清楚。

◎宣傳到文案│都是同步執行的,企劃寫完了,想文案與方向,然後請設計設計...嘿,別以為這樣就沒事了,需要的話你還要寫相關文章、寫新聞稿、寫社群平台的發文,特別是影片和圖片素材等等,趕快安排社群平台、連絡部落客、網紅或其他方式幫忙曝光~

◎終於要來到活動當日│你會是最早到其中一個,安排現場布置,狀況與分配工作,當然也會是最忙的一個,加油!

◎檢討與結案報告│可能活動結束會找時間開會,大家會提供很多建議,千萬不要沮喪,不是你的活動不好,而是世界上本來就沒有 "完美的活動",這時候最好統整一下每個意見,然後一周內趕快把結案報告生成。以後再改進這次活動的缺點。活動就宣告落幕囉。


 

以下是行銷做什麼?系列整理。 依個人工作經驗,2019紀錄一下~

行銷做什麼02 >點我

行銷做什麼03 >點我

 

圖檔來源: 免费正版高清图片素材库 超过2.5百万张优质图片和视频素材可供免费使用和下载 (pixabay.com)

文章標籤

桑妮亞Son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今年滿30歲了,23歲開始工作,當時電商行銷人才需求起飛,在24歲開始研究電商,25歲轉職經營品牌電商網站。當時,原本我覺得電商是行銷人員的一環,但漸漸地,我感覺電商的職位變成像是管理數位商店的業務。雖然有些講師說,把電商管理人員當成業務看是不對的,但是其實很多公司、主管的看法就是這樣,追著電商管理人員要業績。

行銷人才 需求 工作 職涯 趨勢

( Photo by rupixen.com on Unsplash )

電商人員不僅電商,還要操作社群,那時候fb粉絲團、廣告剛開始起飛,好像只要下廣告就能有訂單。後來fb一直以"優化"、"改版"來調整廣告,好讓公司廣告成本越來越高,fb賺得越來越多。
然後我們這些無辜的小編凡人就要從每天追讚數變成每天追追蹤數、從互動數追到觸及數....到底....。忙得暈頭轉向,fb大神一改版卻又要從頭開始。更忙的是,IG也起來了,還被FB併購!然後LINE也起來了,可以免費申請喔,為了社群效益,真的是要18般武藝啊 (揮汗)。
行銷人才 需求 工作 職涯 趨勢
( Photo by NeONBRAND on Unsplash )
當時的台灣從Yahoo購物到PC home24hr 當道,後來momo崛起,同時間,淘寶和阿里巴巴的雙11晚會熱潮開啟,搞的台灣人也跨境去搶雙11優惠、台灣電商都不得不抓緊跟一波。然後跨境電商開始熱門:亞馬遜、樂天等平台知名度陸續打開。再到蝦皮進駐再次打開台灣電商新視野,因為他們徹底把便利商店的取貨付款服務發揮的淋漓盡致。
電商的過程到了一個階段,突然團購熱衝起來了,每個人都開始拚團購,美食、優惠讓人殺紅眼,我有點覺得看評價這件事是那時候帶起的。所以當電商平台飽和無法再打開市場時,就順勢轉型成電商團購平台,開啟另一條血路。像瘋狂賣客就是一個例子(只是最後仍收掉了)。

 

3C手機雖然從我大學時期就崛起,但是當我留意到網站行銷需求的人才,也是25、26歲的事情。也就是說除了電商,也有網站行銷企劃或PM的選擇。
這時候GA這些分析工具起來了,關鍵字廣告一樣很盛行,只是大部分都要靠廣告公司、代理商操盤。後來關鍵字廣告可以自行操作的風氣出來後,總覺得數位廣告公司、傳統廣告公司紛紛需要轉型了。
從我自己的體驗與觀察來說,從25歲到現在,這才5年...,我覺得行銷人已經從傳統廣告規劃(電視、公車版位)到電商經營(平台、活動)再到社群操作(內容經營、社群議題、口碑)再到網站動線、數據(SEO、GA、廣告操作)再到現在明確的人才需求:Martech 行銷科技,感覺是可以翻好幾世代的事情! 可是這才幾年啊....
我從原本的門市助理(傳統實體)轉到電商專員(數位經營)再轉到網站企劃(數據追蹤、手機介面)到現在行銷科技、金融科技的領域擔任行銷企劃、專案管理。
因為今天突然驚覺行銷人才需要的能力與轉型的過程實在是太快了,讓我忍不住今天想打一篇記錄、統整自己的觀察與趨勢的經歷。
而什麼是行銷科技、什麼是金融科技,其實大家去Google一下都可以找到解釋。簡單說明一下,我自己的認知就是行銷科技是運用AI智能基礎來抓到精準TA並做精準行銷,或是利用智能技術來做行銷推廣,降低人力需求又能做到全面服務,最好的例子就是社群軟體中的聊天機器人。金融科技,則是規劃數位銀行的智能功能或是股票市場相關的APP的設計等。
世界千變萬化,像大家都料想不到會有一場疫情影響那麼大,雖然不敢說未來還會出現什麼驚人的發明,但就目前、今年我看到徵求的人才都是往AI智能相關發展了。總覺得行銷科技會是未來行銷人才的方向。
就電商來說,從管理電商平台,每月業績追蹤等項目,現在都一定有個必要條件就是要會GA數據分析。就社群經營小編、除了管理社群,最好是還會想文案、作圖、想議題、觀察趨勢口碑,這時候會需要的是輿論分析。就網站行銷企劃,除了要規劃網站,也要會GA數據分析、懂UIUX加分等等。

行銷人才 需求 工作 職涯 趨勢

( Photo by Stephen Phillips - Hostreviews.co.uk on Unsplash)

以前也很少有什麼內容企劃的職缺,但現在資訊量爆炸的時代,也都開始注重這塊了,為什麼? 因為要拚SEO自然搜尋流量!
用吸睛的標題、結合有趣的點子或語調,蹦出簡寫易懂的文章,但裡面一定要有高搜尋率的文字、名詞、甚至句子。相信我,真的很難。這也是為什麼開始有內容農場或殺人標題。內容農場就是為了衝網頁市占率,殺人標題則是為了衝點擊率。(我覺得這段有點扯遠了)
總之,結論是,行銷人才的需求技能變化真的很多也很快,真的要不斷觀察需求趨勢保持學習,跟上步調才能不被淘汰,如果想知道現在人才需求趨勢,上人力銀行觀察徵才條件是個很好的方法。
然後,如果讓我提出一個最衷心的建議,那就是:一定要學會、學好GA啊!(也是對我自己喊)
 
 
文章標籤

桑妮亞Son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最近看到很多線上課程、講座的釋出。如果是剛出社會的我,一定會覺得:哇,這些大師感覺都好厲害喔!每個都好想去上課喔。
但是現在的我,都會保持緩一緩的態度,做好功課再審慎選擇報名課程。比較重要!
我會建議要去上課前,如果真的很重視,很想學習某個專業領域的話,可以先對課堂與老師做些基本的背景功課。這也有助於課堂上若要發問。或是study講師以往經手的成功案例、經歷(你自己也有興趣的),了解後若有興趣就可以詢問相關問題,也是學習和交流。
在做功課時,可能也會發現或認識其他領域的佼佼者,這時候就會有機會產出更多選擇。
講座 經驗 課程 分享 學習
( Photo by Nick Morrison on Unsplash )
會這樣說,是因為覺得現在講師很多,課程也很多,可是課程品質的好壞很難說。因為一些經驗,讓我體悟到:並不是每一堂自己想學習的講座、課程或老師,都適合自己或是自己想要的。
講座 經驗 課程 分享 學習
( Photo by Monika Kozub on Unsplash )
例如:我以前有過一個上課經驗,老師也是號稱xx大師、經手很多平台與顧問,課程文宣寫得很誘人。去上課後才發現,課程主題偏基礎,課程上有些學員的問題,也都被老師避重就輕的回答掉了。現在想起來就覺得,或許那位老師在那個領域,並沒有那麼專業,就是課程文宣與經歷盛讚了。
也有遇過上課還不錯,有學到東西,實力是厲害的老師,但是課後態度不是很好的。當時因為某場講座再相遇,想跟老師打個招呼,但老師不太搭理,只與其他講座上少數幾個學員有交流(而那幾個學員可能是曾經合作的客戶)。
這種感覺讓人很不舒服,雖然也不是想要有太多的交流,但對方連正眼看我一眼都沒有,感覺真的很糟。從此看到任何與那位老師相關課程的文宣,雖然他專業有內容,但態度沒內容,我就不會想再上他的課程了。
當然,在學習的過程中,仍是有非常多老師或講師,是真的非常專業也讓人敬佩的。雖然沒上過他們的課程,但是透過他們的文章與影音分享,也都能免費學到東西。所以我認為自己做好功課是非常重要的一環。
最後,這只是我的經驗分享,純粹覺得網路關係,現在選擇很多,但也正因為多了,學習品質的好壞可以多把關。
文章標籤

桑妮亞Son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標題有點不知道怎麼下,不過我只很想分享最近的體悟。
我的興趣很多元,應該是說我很喜歡嘗鮮。看過我人類的圖的老師也說我是個對任何事都容易產生興趣的人。我有一陣子對自己這樣的個性很迷惘、甚至煩惱。
幾年前,我總是苦思:"我到底喜歡做什麼?" 、"雖然我做很多事,可是都不專精啊?"、"會不會很多專業的人把我比下去了?"
我把這件事情看成是一個缺點,可是我真的無法克制什麼都想嘗試看看的心情,也無法控制環境的安排,所以當下我就是感受到:我什麼都會,可是我什麼都不精。有一點沒自信、有一點受挫感。

 

喬許 工作 職涯 分享 行銷

( Photo by Markus Winkler on Unsplash )

於是,我曾經也執著思考,是不是要追求某個專業領域:例如:行銷-專精社群操作、電商:專精數據分析、電商:專精賣場管理等。可是老實說,我內心也會忍不住想每天都做同領域的事情好像很無聊。總之有一段時間,內心是衝突的。
而現在,因為網路飛速,時代變遷快,行銷工具不斷推陳出新也越來越多。行銷人員要會的東西已經不是傳統媒體的策略了,4P也不夠用了,慢慢地我觀察到因為開放的心態,職務深度雖然我可能不夠,但是職務廣度,我可以。
喬許 工作 職涯 分享 行銷
( Photo by Bench Accounting on Unsplash )
專精是一回事,多工使用又是一回事。於是我慢慢覺得其實各有優缺點。專業有專業的好,多元的人有多元的好!
我曾經看過一個TED 演講,喬許·考夫曼表示,有一個說法是說只要做一件事情達10000個小時,你才能達到專業。但是現在時代,要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,哪有那麼多時間把一個東西學到精呢?特別是有了孩子的爸媽。
 在他經過研究,發現想學習一個東西,達20個小時就可以了。10000個小時是專家,頂尖的頂尖。但我們只是想學習一個新東西而已,不是追求TOP的情況下只要20個小時。

這個影片啟發了我。因為這樣,我覺得我原本認知的缺點「逆轉」了。
當斜槓青年名詞開始出現後,我就慢慢越來越能感受到喜歡學習新事物,多元嘗試,就算不是頂尖專家,眾多技能於一身也是很棒的。特別是當公司需要能夠跨領域的人選時,我可以是一個選擇。
在這個一句話都能爆紅的時代,真的已經沒有什麼事情是那麼絕對了。
 

 

文章標籤

桑妮亞Son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