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醒
感謝您閱覽我的文章。 當透過文章推薦的購買連結完成交易時,可以幫助我有機會分到微薄佣金持續創作喔!謝謝您的支持👏

前天在金石堂書店翻到這本書:『兩個女人住在一起-非關愛情的同居時代』因為我只是大概翻一下,所以我沒有什麼對書的心得,倒是有一些心情。

多元成家 非關愛情 心情 分享 書

我身邊有一位阿姨,他從未結婚,我從小就覺得阿姨這樣單身真的很棒。自由自在。自從上大學,受到同儕影響也開始嚮往談戀愛,可是都沒遇到對的對象。因為大學時一個住外面,發燒時還要拖著病懨懨的身體去看醫生,這時候也會不禁想,雖然單身很棒可是老了一個人,生病或受傷的時候,好像會很辛苦。

多元成家 非關愛情 心情 分享 書

( Photo by Vlad Sargu on Unsplash )

現在有"多元成家"了,這個多元,在還沒翻到這本書前,都會想成是建立在愛情之下的....但是原來是我狹隘了。多元除了無性別限制,也可以建立再超越友情的親情。所以這本書的出版,給了像我這樣沒想到的人,開啟了另一個方向。
這本書以我大致上的理解,是兩個女性(應該是友情)因為單身但是擔心孤單或一個人住久了、老了有問題身邊沒有人陪伴,所以決定住一起。感覺已經超越友情,但不像愛情? 的描述著他們想處的生活。(抱歉,我真的沒有翻很多頁,如果我有誤解,也請看過書的朋友可以分享心得)

多元成家 非關愛情 心情 分享 書

(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)
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過很合得來的室友,不管是同性或異性,總之你跟他就不是愛情的火花,也不想談戀愛。可是雙方生活習慣又很合得來。對方就像是你的長輩、有時是同伴、有時是玩伴、有時就是學習、可交流的對象。雖會吵架但因為有很深的交集了,所以總是像家人一樣不知不覺就講開和好了。就是沒有血緣的家人的感覺。
如果彼此都是好朋友,單身也沒有想要談戀愛結婚,熟悉度已經像家人了,為什麼不直接當家人? 此刻"多元"這兩個字我真的覺得取得真好。
早在多元成家議題還沒這麼盛行時,我的單身阿姨,他身邊有幾位值得信任的單身女性知己,聊天就會互相開玩笑說:未來年紀更大了,大家可以買一棟房子住一起,彼此照應照顧。
現在有了這樣的多元成家的保障,未來在公家機關也不用擔心法定程序的問題。即便不是愛情,是友情的方式,老年的時候好友大家一起當家人,總比到陌生療養院機構還要幸福。

 

文章標籤

桑妮亞Son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最近看到很多線上課程、講座的釋出。如果是剛出社會的我,一定會覺得:哇,這些大師感覺都好厲害喔!每個都好想去上課喔。
但是現在的我,都會保持緩一緩的態度,做好功課再審慎選擇報名課程。比較重要!
我會建議要去上課前,如果真的很重視,很想學習某個專業領域的話,可以先對課堂與老師做些基本的背景功課。這也有助於課堂上若要發問。或是study講師以往經手的成功案例、經歷(你自己也有興趣的),了解後若有興趣就可以詢問相關問題,也是學習和交流。
在做功課時,可能也會發現或認識其他領域的佼佼者,這時候就會有機會產出更多選擇。
講座 經驗 課程 分享 學習
( Photo by Nick Morrison on Unsplash )
會這樣說,是因為覺得現在講師很多,課程也很多,可是課程品質的好壞很難說。因為一些經驗,讓我體悟到:並不是每一堂自己想學習的講座、課程或老師,都適合自己或是自己想要的。
講座 經驗 課程 分享 學習
( Photo by Monika Kozub on Unsplash )
例如:我以前有過一個上課經驗,老師也是號稱xx大師、經手很多平台與顧問,課程文宣寫得很誘人。去上課後才發現,課程主題偏基礎,課程上有些學員的問題,也都被老師避重就輕的回答掉了。現在想起來就覺得,或許那位老師在那個領域,並沒有那麼專業,就是課程文宣與經歷盛讚了。
也有遇過上課還不錯,有學到東西,實力是厲害的老師,但是課後態度不是很好的。當時因為某場講座再相遇,想跟老師打個招呼,但老師不太搭理,只與其他講座上少數幾個學員有交流(而那幾個學員可能是曾經合作的客戶)。
這種感覺讓人很不舒服,雖然也不是想要有太多的交流,但對方連正眼看我一眼都沒有,感覺真的很糟。從此看到任何與那位老師相關課程的文宣,雖然他專業有內容,但態度沒內容,我就不會想再上他的課程了。
當然,在學習的過程中,仍是有非常多老師或講師,是真的非常專業也讓人敬佩的。雖然沒上過他們的課程,但是透過他們的文章與影音分享,也都能免費學到東西。所以我認為自己做好功課是非常重要的一環。
最後,這只是我的經驗分享,純粹覺得網路關係,現在選擇很多,但也正因為多了,學習品質的好壞可以多把關。
文章標籤

桑妮亞Son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標題有點不知道怎麼下,不過我只很想分享最近的體悟。
我的興趣很多元,應該是說我很喜歡嘗鮮。看過我人類的圖的老師也說我是個對任何事都容易產生興趣的人。我有一陣子對自己這樣的個性很迷惘、甚至煩惱。
幾年前,我總是苦思:"我到底喜歡做什麼?" 、"雖然我做很多事,可是都不專精啊?"、"會不會很多專業的人把我比下去了?"
我把這件事情看成是一個缺點,可是我真的無法克制什麼都想嘗試看看的心情,也無法控制環境的安排,所以當下我就是感受到:我什麼都會,可是我什麼都不精。有一點沒自信、有一點受挫感。

 

喬許 工作 職涯 分享 行銷

( Photo by Markus Winkler on Unsplash )

於是,我曾經也執著思考,是不是要追求某個專業領域:例如:行銷-專精社群操作、電商:專精數據分析、電商:專精賣場管理等。可是老實說,我內心也會忍不住想每天都做同領域的事情好像很無聊。總之有一段時間,內心是衝突的。
而現在,因為網路飛速,時代變遷快,行銷工具不斷推陳出新也越來越多。行銷人員要會的東西已經不是傳統媒體的策略了,4P也不夠用了,慢慢地我觀察到因為開放的心態,職務深度雖然我可能不夠,但是職務廣度,我可以。
喬許 工作 職涯 分享 行銷
( Photo by Bench Accounting on Unsplash )
專精是一回事,多工使用又是一回事。於是我慢慢覺得其實各有優缺點。專業有專業的好,多元的人有多元的好!
我曾經看過一個TED 演講,喬許·考夫曼表示,有一個說法是說只要做一件事情達10000個小時,你才能達到專業。但是現在時代,要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,哪有那麼多時間把一個東西學到精呢?特別是有了孩子的爸媽。
 在他經過研究,發現想學習一個東西,達20個小時就可以了。10000個小時是專家,頂尖的頂尖。但我們只是想學習一個新東西而已,不是追求TOP的情況下只要20個小時。

這個影片啟發了我。因為這樣,我覺得我原本認知的缺點「逆轉」了。
當斜槓青年名詞開始出現後,我就慢慢越來越能感受到喜歡學習新事物,多元嘗試,就算不是頂尖專家,眾多技能於一身也是很棒的。特別是當公司需要能夠跨領域的人選時,我可以是一個選擇。
在這個一句話都能爆紅的時代,真的已經沒有什麼事情是那麼絕對了。
 

 

文章標籤

桑妮亞Son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看心情,有時候會很喜歡看哲學的書。喜歡看那種沒有對錯的哲學問題,再思考或與他人交流想法,我覺得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。
前天看了一本書是:甘願被吃的豬。裡面有2個問題很有趣,所以想分享。
第一個故事大致如下
主角A是一個吃素的人,但是有一隻豬會講話告訴A說,他平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努力被養得白白胖胖的給A吃,果然到了殺豬的那天,那隻豬非常榮幸的上了屠宰場,肉廠也將那隻豬的所有肉汁品送到了A的家裡,你覺得A該吃這隻豬嗎?
哲學 甘願被吃的豬 分享 書本 故事
( Photo by Pascal Debrunner on Unsplash )
第二個故事大致如下
世界上有一種雞,突然變得無感、無腦、無知、無痛,就像植物一樣的生物,當連要殺雞來吃都像切番茄一樣簡單時,若是吃素的你,你會吃這種雞嗎?
哲學 甘願被吃的豬 分享 書本 故事
( Photo by Max Kleinen on Unsplash )
先強調,我認為這種問題沒有對錯,不須批判也無須爭論。我喜歡聽到發表想法,然後理解就好,或許會有人提出很有趣 或是其他人沒想到的觀點。
我後來就問老公這兩個故事他會怎麼做,第一個他說他如果是A不會吃那隻豬,因為被A吃,那是那隻豬的願望,不甘他的事。第二個他說,他會吃那種雞。
如果是我,我可能會吃那隻豬完成他的願望,所以我聽到老公的說法時就覺得他說的理由也沒錯!!豬的願望雖然是被A吃,但A為什麼一定要吃?這種想法很有個性。第二個我如果吃素,應該還是不會吃那種雞,因為對我來說,他還是某一種動物呢....
 
文章標籤

桑妮亞Son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找房 看房 重點 心得 分享

( Photo by Kara Eads on Unsplash )

最近新手看房,重點統整一下心得:
1. 地點評估,盡量找交通方便的地方(捷運公車)。附近汽、機車好不好停。
2. 避免嫌惡設施,瓦斯行、宮廟、加油站、公墓等。
3. 屋齡與生活機能考量,附近生活機能便利嗎? 例如會自己煮飯,那有無超市可以買菜方便。如果是外食族,附近有沒有餐廳方便用餐。屋齡會不會太高,方屋建構是否安全? 吳柏毅或富胖達送不送的到? 馬路會不會很吵
4.室內格局,動線是不是順利、通不通風、有無潮濕、 房間有無對外窗、視野可不可接受、光線可否充足、有無陽台可否曬衣、加蓋哪些設施等。在意風水,就要留意有沒有路沖、格局有沒有什麼煞氣如何避免。
5. 牆面管線,有沒有嚴重壁癌、造成壁癌的原因、水管有無發生漏水問題(特別是廁所)、電線有沒有重拉、是否有獨立水塔、天然瓦斯還是瓦斯桶、水塔清潔、消防安全設施等
6.裝潢評估,是否需重新大整修:地板、天花板等,室內門、窗等。費用可能花費。
7.社區機能,每月有無管理費、費用多少、有無垃圾回收、若無,垃圾車幾點來、多久電梯保養一次、費用怎麼算、有無停車場、停車場使用方式與費用、社區公設、公設使用費用、大樓組織與管理方式等
8. 屋主售屋原因,是投資客還是房東還是屋主自住? 自己住多久、租給人多久、為什麼想賣,也可以問一下房仲,觀察房仲有沒有顧左右而言他之類的
9.購屋預算,買賣屋價格談判、銀行貸款多少、銀行估價等、仲介費用抽多少等
10.多看幾次+同家人的意見,如果真的喜歡,可以早、中、下午、晚上,大太陽或下雨不同時間點各看一次。也可以多帶不同家人與信任的朋友參觀,每個人會對房屋的優缺點看法都不同,看完可以聽聽別人的心得,或許他們會注意到你沒注意到的地方。
11. 觀察鄰居與聲音,附近居民感覺怎麼樣,出入有沒有很複雜,會不會很頻繁有小孩哭聲或是寵物哭聲,樓梯間的公共空間有沒有堆放私人物品等
最後就是踏進屋的第一個直覺與感覺非常重要。如果條件不錯,但感覺就是不喜歡,就不要勉強,找下一間吧!

 

文章標籤

桑妮亞Son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